进勇 发表于 2022-7-25 11:42:01

今夏成都“知青热”透视


今夏成都“知青热”透视



  今年夏天,成都市内出现一股知青热潮。

  从二三月份开始,当年赴滇支边的知青们陆续自发聚会,纪念赴滇支边二十周年,一直到六月份,纪念活动推向高潮。六月八日,在省展览馆东北厅举办回顾支边二十周年摄影展览,并且,推出文艺书籍《青春无悔》首发式。(那是一部如实记载支边生活富有情趣和教益的书,作者全是当年知青,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。)《四川日报》、《成都晚报》、四川经济电台、四川电视台、成都电视台先后相继报道了这一纪念活动。摄影展览人流如潮,《青春无悔》销售一空,街头巷尾人人谈论知青现象,社会各界人士深感颇受教益。一位历史教授说:“应该让更多人来看看,受教育,让大家明白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,改革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。”一群青年军官说:“看了影展很受教育,必须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。”几个大学生留言:“与你们相比,我们实在太浅薄。”中学生们则说:“我们从不晓得还有这样的事,我们今天生活得太幸福了。”

  “知青热”在今夏出现是什么原因呢?第一,时间效应。1971年,一万六千七百余名成都青年赴滇支边,1979 年集体大返城,到今年恰好整整二十周年,青春的八年在云南边疆渡过。每个人早就想在二十周年到来之际好好庆贺一番了。第二,群体效应。一万六千七百余名知青是个散的群体,一旦大家产生怀念青春的激情,这种激情便波及开去,产生共震。对云南的八年生活,他们的感情很复杂,但是,怀念青春、怀念那片土地却是凝结心中的永恒的情感。第三,宣传效应。新闻媒介的作用使纪念活动成为市民关注的一件不大不小的事。客观上教育了市民。

   “知青热”已经冷却,留下的是一些思考。1、思想教育应该针对人们关心的事件有的放矢。2、正确引导。纪念活动受到省委书记杨汝岱等领导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的支持,从而保证了纪念活动朝着健康的方面发展。3、用恰当的方式宣泄人们心中积淀的历史情结,使人心平气和,避免出乱子,达到安定团结。4、经过生活砥砺的知青们是理智的进取的,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,这一代人是靠得住的一代。5、群众中蕴藏着一股向上的激情和力量,党和政府要善于保护和正确引导到四化建设上来。



(成都西北中学 周良宗)

(载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《成都思想信息》第三十期)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今夏成都“知青热”透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