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八 章 烽火硝烟的清华园

    0
    回复
    3222
    查看
    [复制链接]

    309

    主题

    319

    帖子

    1584

    积分

    管理员

    Rank: 9Rank: 9Rank: 9

    积分
    1584

   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

    发表于 2023-5-29 20:34:0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
     
    第 八 章 烽火硝烟的清华园
    林小仲


      
      清华大学位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,始建于1911年。清华园内苍松翠柏,水清木华,环境优雅。清澈的万泉河水从校内蜿蜒而过,连通着校内一处处湖泊。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《荷塘月色》就是对这一美景的赞誉。
      清华大学秉承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的校训,为国家造就了大批科学家、学术大师、文坛泰斗、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。而“文化大革命”中的清华大学也一度成为了“文革”灾难和风暴的中心。蜚声海内外、风景优美、中西合璧的清华园在武斗中变成炮火硝烟的战场。
      1968年7月初,我们一群中学生在清华大学学生宿舍住了10多天,目睹了清华大学武斗的场景。“文革”开始后,清华园大礼堂前被开辟成大字报区,用木板钉成的大字报专栏,贴满了各种危言耸听的大字报,传递着“文革”中的各种信息,展示着各派意见的观点,散布着各种谣言和诽谤。清华园从1966年年底至1968年7月27日工宣队进清华,成为了“文化大革命”的中心地带,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涌进清华园,看大字报、抄大字报,在这里搜集“文革”动态。
      清华大学化学系三年级学生蒯大富,“文革”爆发时他只有21岁,因率先发表反对工作组的大字报,被打成反革命,并被在校关押。周恩来曾代表毛泽东亲自找蒯大富了解情况,为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提供相关材料,随后亲自到清华为其平反。在中央文革支持下,他成为了“文革”的风云人物,在他领导下的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在1966年底控制了学校。原以高干子弟为核心的清华大学红卫兵退出了历史舞台,清华大学红卫兵的主要负责人中有贺鹏飞(贺龙元帅之子)、刘涛(刘少奇主席之女)、刘菊芬(刘宁一副委员长之女)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子女。
      在蒯大富领导下的清华井冈山兵团,在“文革”中做出一系列惊天动地的事情,在中央文革支持下,他们将矛头直指工作组。在批判“资产阶级反动路线”时,原“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”(简称“三司”)司令朱成昭,也曾是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的掌门人,朱成昭在自我反思中,与中央文革意见相左被捕入狱。中央文革推出清华大学学生蒯大富为三司的负责人,取代了朱成昭。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在1966年12月,率先在全北京贴出“打倒刘少奇”的大字报和标语,一时间清华园成为“文化大革命”的风向标。
      1968年初,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内部,在如何评价建国17年,在有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,在对待老干部和阶级斗争,甚至对待“文化大革命”等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,以蒯大富为首的井冈山兵团派和井冈山兵团“四一四”总部派各成体系,双方在清华园内各踞一方,针锋相对,互不相让。我们这些中学生当时更支持清华井冈山,现在想来清华“四一四”的思潮或更接近正确。
      我们在清华园内看到的是工事林立,铁丝网、沙袋随处可见。昔日文质彬彬的理工科大学的大学生都变成战斗队队员,钢盔、柳条帽下,许多人还戴着眼镜。到底是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大学生,武斗中也有许多发明创造,除了自制的钢管长矛、扎枪等冷兵器外,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批真枪真弹。他们还自制了土枪、土炮、土手榴弹和土燃烧弹。最让我们一行开眼的是他们将学校的推土机和拖拉机改装成土坦克,土坦克驾驶楼用厚钢板焊死,只留一个观望口。土坦克用于向对方坚守的阵地进攻时在前面开道,掩护手持长矛的“步兵”前进。武斗中蒯大富的井冈山兵团在人数上占上风,因为他们还有清华大学工人组成的“工总司”的支持。但“四一四”总部也不甘示弱,英勇抵抗。清华园内枪声四起,炮火硝烟弥漫,两派高音喇叭高分贝的对骂,措词更像外交语言,也像中苏论战,时有武斗伤亡信息传出。《清华井冈山报》图文并茂很是有水平,排版新颖,插图精美,社论、社评都生动犀利,难怪获得毛泽东的称赞,当然更能因为这份小报符合他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思想。
      在清华园中,我们还多次见过蒯大富,蒯大富文质彬彬,讲话却是慷慨激昂,国字脸,戴眼镜,一副书生气。他何曾知道他所做的一切,只不过是“文革”中领导者的马前卒。他和他的同学们,将一个好端端的美丽校园,变成相互厮杀的战场。1968年夏,清华大学两派百日武斗,造成13人死亡,400多人负伤,30余人终生残疾,全校万余师生离校避难。
      从1966年7月到1968年7月,清华大学无政府状态,造成校内上万师生,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争夺学校控制权,精英们的论战激化成清华大学园的百日武斗,这仅仅是全国各地武斗的一个缩影。文革造成的权力真空,中央文革的煽风点火,革命口号的疯狂滥用,权力争夺的血腥与不择手段,使国家和民族面对空前危机,我们的党和国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文革的收场比开场难了许多,相信这是文革领导者始料未及。
      我们住在清华大学的学生宿舍里,十几米的房间,两侧都是上下床,中间摆着一溜桌子,既是书桌又是饭桌。为了防止枪弹进入,窗子多被木板钉死。我在武斗前沿的楼,还见过用窗框做弹弓架,用自行车内胎绑在窗框两侧,一块大石头被弹向对方,对方被击中的窗户瞬间被打得稀烂。中国最高理工科学府,研究高深物理理论、机械制造、自动控制的大学生,却成为祖先冷兵器复制的发明人,我内心不由得感叹,清华人,就是清华人。
      “文革”之后,我曾经想,即便是“文化大革命”,理工科大学涌现出的“杰出人物”都要比文科大学的多。清华大学出过那么多如杨振宁、华罗庚、竺可桢、梁思成那样的杰出科学家,也出过陈寅恪、朱自清、吴晗、钱钟书那样学贯中西的文化巨人。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,胡锦涛、朱镕基等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来自清华大学。而在“文革”期间清华大学也不乏风头浪尖的领导者。清华井冈山兵团和“四一四”总部的领军人物都不乏出类拔萃之辈,可惜生不逢时,选错战场。清华园的武斗不过是“文化大革命”造成的全国内战的缩影。清华大学的武斗者多是二十几岁,充满理想和抱负的青年学生。这场悲剧的制造者是“文化大革命”的领导者们。
      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和清华大学“四一四”总部的生死斗争在全国普遍存在。如河南的“二七公社”和“河造总”,成都的“川大八二六”和“红成”,长沙的“湘江风雷”和“长高司”,武汉的“百万雄师”和“工造总”,哈尔滨的“炮轰派”和“山上派”,北京中学的“四三派”和“四四派”。其实何谓造反派和保守派,不过都是一种极端意识形态下产生的分裂和悲剧。多少人惨死在派系争斗中,多少人因此致残,饮恨终身,多少家庭的悲剧由此而生。重庆有一处“红卫兵公墓”,埋葬在那里的青年男女都是那个动乱年月的殉难者。清华井冈山有一个叫李磊落的男生,在湖南湘江风雷与长高司武斗中蒙难,《清华井冈山报》刊载他的遗像和悼念他的长诗,年轻英俊,20多岁的人生匆匆逝去。如果他活到现在说不定又是一位两院院士,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;而那时候他们却为了现代迷信制造的动乱,献出了年轻的生命。
      1968年7月27日,由北京市61个单位3万多人组成的工宣队,奉命开进清华园制止武斗,工宣队与井冈山兵团发生激烈冲突。第二天,7月28日3时30分至8时30分,毛泽东、林彪、周恩来和中央文革成员接见聂元梓、蒯大富、韩爱晶、谭厚兰、王大宾等五位大学生领袖,谈话长达5个小时。这次谈话宣告“文革”中的大学造反派红卫兵退出“文化大革命”的历史舞台。无独有偶,文革初期中央文革支持全国第一支红卫兵,清华附中红卫兵造反,红卫兵运动由此席卷全国,掀起文革风暴,1966年末,中央文革抛弃了老红卫兵,又支持清华井冈为代表的造反派,掀起揪斗党内走资派的惊涛骇浪。而随着工宣队开进清华,造反派们也被扫地出门。
      蒯大富也历经磨难,“文革”后,他曾被判刑17年。获释后,曾在宁夏、山东工作。90年代到深圳,他在深圳的那家企业顺风顺水,得益于在深圳的清华大学各派校友们的支持捧场,可见蒯大富还有很强的人格魅力。蒯大富反思“文革”,他说,“文革”完全脱离实际,错误的理论,错误的道路,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。蒯大富坦言,自己在“文革”中做了很多错事,对不起很多同学和老师,尤其是刘冰、罗征启等老师,包括周泉樱学长。周泉樱是《4·14思潮必胜》的作者,也是清华“四一四”派的核心人物之一。蒯大富现已退休,在最近一次谈话中,他希望吸取“文革”教训,千万不要把中国搞乱,中国改革需要渐进,腐败是不稳定的根本因素,要保持社会平稳发展,使人民过上好日子。我很赞同蒯大富这些深思熟虑的想法。
      近年来,我也看过许多曾是清华大学文革中风云人物的回忆录。韩爱晶寄给我他写的《清华蒯大富》,书中写到:蒯大富,一个农村孩子,十八岁考取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。才华出众,怀着科学家梦想的蒯大富没能成为核工程领域的专家,都在文革风暴席卷高校短短两个月后成为牵动清华、影响北京、闻名中国的红卫兵造反派人物,其后的表演更是不堪想象。“文革”中北航的韩爱晶和清华蒯大富当属最好的盟友,这番点评,别有滋味上心头.
      通过朋友介绍,我有幸结识文革时蒯大富对立面,清华井冈山兵团414总部二把手孙怒涛,他撰写《良知的拷问、一个清华文革头头的心路历程》,沉甸甸一本回忆录,告诉你鲜为人知的清华文革史。孙怒涛写到:在清华文革初期的政治光谱中,蒯大富在我的左边,沈如槐在我的右边,我居二者间。在蒯大富的左边是刘才堂,在沈如槐的右边是周泉樱。与我站在同一点的是汲鹏,以及我们背后〈天安门纵队〉和〈三七战团〉。很遗憾,左,并不代表正确;右,也不代表正确。左与右的中间点,同样不代表正确。它们离正确点都相距甚远。
      读着孙怒涛这段文字,看他为我们勾画“文革”中清华风云人物的政治立场,我思考着中国现实社会思想左右激烈对立纷争的现实生态,我希望以史为鉴,抛弃极端思维,逐渐恢复理智,向民主法制的社会靠拢,但这的确需要与社会进步相向而行。
      巴金先生生前曾建议建设一座“文革”纪念馆,将中国现代史上这黑暗的一页警示国人,否则多年之后生活在清华园里的天之骄子们,怎么会知道学兄学姐们在20世纪60年代,还有那么激烈的清华百日武斗岁月。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分类信息推荐

    更多+

    最新北京分类信息

    更多+
    Copyright  © 2015-2022  西部知青网  Powered   by  www.ynzb.com    ( 蜀ICP备08006561号-3 )
   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  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
  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
   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备案
    公网安备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