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十 章 泰国学姐传奇

    0
    回复
    3088
    查看
    [复制链接]

    309

    主题

    319

    帖子

    1584

    积分

    管理员

    Rank: 9Rank: 9Rank: 9

    积分
    1584

   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

    发表于 2023-5-31 20:42:0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
     
    第 十 章  泰国学姐传奇
    林小仲
      
      -1-
      
      2002年,我第二次去泰国,泰国被誉为"亚洲最具异国风情的国家"。泰国首都曼谷,寺庙和王宫金碧辉煌,城市绿树成荫,花卉绚丽,河道纵横,湄南河碧波荡漾,两岸风光优美。
      这次泰国游,最难忘的是与两位师院附中学姐,分别近50年后,又在曼谷重逢,她俩一位钟美珠、一位黄婵力,都是我妈妈在北京师院附中时的学生。
      泰国是东南亚国家中华人众多的国家,达上千万人,占泰国总人口百分之十二到十四,而具有华人血统的泰国人高达两千多万,占泰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。多数人在这里居住了许多代人,也有新移民。他们为泰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重大贡献,华商是泰国的重要经济支柱,不少大型企业、金融机构、商贸公司都是华商开办,他们已经渐渐溶入泰国社会。
      历史上,华人的命运也受所在国政局影响,1956年至1957年期间,泰国处于排华阴云中,许多中文学校被封闭,华侨子弟读完小学后,想要保留民族文化,继续攻读中文学业成为难题。美珠被家人送到夜间家庭补课班,,任课是位思想进步的老师,在这位老师和同班同学影响下,美珠产生回祖国求学、继续读中文的念头。
      美珠出身在曼谷殷实的华商家庭,与多数泰国华人一样,他们大都祖籍广东潮汕地区,祖辈漂洋过海,下南洋落脚在这块土地上,靠打拼经商生活稳定,但是仍保持着中华传统文化思想,对于14岁的女儿重返祖国求学,父母充满矛盾纠结,"儿行千里母担忧",在父母眼里她还是小姑娘,抛弃在曼谷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,小小年纪北上闯荡,他们有许多的担忧。但是,最终耐不住美珠软磨硬泡,父母只好含着眼泪为她准备行装。
      婵力出身在曼谷普通华人家庭,父母也做小生意,家境一般,与美珠相同原因要回国求学。她后来回忆,平日里省吃俭用的母亲在她回国前,陪她去商场购物,倾其所有,张罗着为她采购添置生活用品,弄得婵力不知所措,那时她忽然读懂了:"唐朝孟郊的《游子吟》:"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"的深刻寓意。
      1957年5月8日,烈日炎炎的曼谷轮船码头人声鼎沸,美珠、婵力等一群十几岁的学生,搭上一艘泰国遣返难侨回国的商船,他们挤在船的甲板栏杆处,掂着脚向码头上送別的亲人们挥手告别,泪水与哭泣相伴,谁知道曼谷一别,美珠再重返这里时,已经是17年后的1974年,且是与丈夫、儿子三人一起回归故里。而婵力回到曼谷则是24年后的1981年,时光荏苒,她们从花季少女,步入人到中年,历史镜头记录切换的一幕。
      遣送难侨回国的商船陈旧拥挤,回国求学的孩子们,用新奇的目光,注视着船上那些扶老携幼,充满无助的难侨们,他们面容憔悴,衣衫褴褛。这条商船在海上行驶了七天七夜,美珠与同行的婵力等同学相识,成为无话不说的小姐妹。海上风大浪急,商船简陋,缺少生活设施,他们克服了晕船、饮食不习惯、生病发烧等诸多困难,同学们挤在一起,抱团聚暖,患难与共,憧憬着未来的学习生活。
      经历漫长艰苦一周的航行,商船由泰国曼谷抵达广东汕头市。汕头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,是潮汕人的祖籍地,也是泰国多数华人的故乡。美珠、婵力等回国求学的同学们,在这里经过有关部门的考试审核,被批准到北京升学就读。美珠、婵力她们四个小女生,在闹市贪玩闲逛,忘记约定时间,没有能赶上去北京的队伍,只能壮着胆子,结伴乘坐的长途汽车去广州,从那里转乘广州到北京的火车,经过几天绿皮火车的颠簸,好奇观赏京广铁路沿线的自然风光,终于到达首都北京。
      他们这些归侨学生,先被安排到北京华侨补校,补习一年的语言和文化课,然后再转入北京的普通中学。北京华侨补校全称是:"北京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",创建于1950年10月,是新中国第一所专门招收归侨的华文学校,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、侨委主仼何香凝亲自兼任名誉校长,学校地址在北京阜城门外。美珠、婵力在这里学习一年时间,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,结识了大批同学朋友,美珠聪明,有感召力,多少年过去后,她仍然能联系许多老同学在北京重聚。当时,正值移民海外的侨胞子弟大规模回国求学时期,据统计,人数达十万之众,他们多数人心愿"学好本领,建设新中国",政府为华侨学生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多所?校,也为在东南亚各地遭排华破害的归国难侨们,创办了几十个华侨农场,这是20世纪五、六十年代海外赤子与祖国关系史上光辉的一页。
      1958年9月,美珠、婵力转入北京师院附中,开始了她们六年的中学生活。北京师院附中,现名"首都师大附中",是百年老校,北京市重点中学,位于北京阜城门外的西郊八里庄,与华侨?校仅有几站之隔。
      五、六十年代,北京师院附中校园建筑在北京堪称一流,新建的苏式的三层教学楼、大礼堂、东西对称的学生宿舍楼,校园里高大的芙蓉树和各种果木,花开花谢,芳菲妩媚。校园西边的菜地,整齐有序,种滿青菜瓜豆,用老式的水车,将甘甜井水灌溉菜园。学校后面大操场,北墙外是铁路线,西墙外是京密引水渠,岸上矗立着明代十三层雄伟的古塔。学校南面是古刹钟声的古庙,八里庄小学,紧靠西墙外玲珑巷居民区。
      师院附中有较好的校园环境,也有较强的教师队伍,这里先后接收过许多华侨学生,他们分别来自泰国、印尼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等国。校长艾友兰、书记秋粟热情关照华侨学生,将这些孩子们视为祖国的亲人,学校的教师、工人也尽其所能给他们帮助。在封闭年代,华侨学生成为校园一道风景线,香水、发腊、牛仔裤、西服、花衬衫、口香糖、巧克力、国外邮票、侨汇券,他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东西。那时候,我上小学,东游西逛,钻到华侨学生男生宿舍,近距离观察他们的生活,有几位印尼归侨学生,还成为了我的大朋友。他们中间有一位身高一米六几,却极富篮球天赋,他弹跳能力超强,在场上面对高大球员,运球灵活,如入无人之地,过半场后,寻找机会,一个暴发仰身跃起,三分球十有八中。师院附中也是篮球名校,篮球曾在北京市中学名列三甲,也曾击败四中夺冠。在体育老师李明忠(国际篮球裁判)率领下,校队里,出过国家男篮队长黄频杰那样的名星,也有过华侨男生男篮勇将,只可惜暴风骤雨年代过后,他们都不知所踪。
      美珠、婵力的初中班主任是我妈妈胡文鸾老师,胡老师1954年从朝鲜战场归来,由部队转业到师院附中,先教中文,后来教英文。我们家在学校大操场旁,那是一处由建筑工棚改建的教师家属小院,曾经住着十户人家。多少年后,美珠还感慨地说:"在那里邂逅了我最尊敬的胡老师"。那时,美珠、婵力都是我家常客,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,食品短缺,冬天搬个小板凳,她们围坐在我家煤球炉旁,烤上几片馒头、窝头片,室内弥漫着家的温馨,小小年纪的女孩儿们,向胡老师讲他们在曼谷的父母,讲儿时在泰国的故事,讲费尽周折收到的海外家书、父母们喋喋不休的叮咛、聊学习中的体会心得及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矛盾。我们家那间平房,虽然简陋,却被妈妈布置得温馨又充满书香气息,一张双人床和单人床占了大半间房,还摆放着书架和写字台,书架上摆滿文学书藉。她们经常来家做客、聊天,妈妈将她们视做女儿一般,关怀备至,她们也将胡老师当成自己的母亲。我那时尚小,还在八里庄读小学,但对几位学姐却印象颇深,她们清新优雅,靓丽单纯,师院附中曾是她们学习、成长的家园。
      
      -2-
      
      1963年,美珠在北京师院附中高中毕业,以优异成绩考入广州暨南大学数学系。暨南大学是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,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的暨南学堂,历经沧桑变迁。1958年,在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大力扶持下,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,陶铸担仼重建后的第一仼校长。现在暨南大学在广州、深圳、珠海有五个校区,本部在广州,在校生39000多人,国侨办重点学科8个,省级重点学科21个。历史上暨南大学教师队伍中,群星璀璨、名家如云,曾有过马寅初、厉麟拟、郑振铎、梁实秋、王亚南、周谷城、钱钟书、周建人、夏珩、许德珩、胡愈之、严济慈、楚图南、黄宾虹、潘天寿、沈从文、罗隆基、杨汝梅等一大批著名学者。
      而美珠的大学经历,在特別的年代,却遇到许多离奇离谱的事。先是开学没有多久,暨南大学将师生们送到企业和农村劳动,美珠只能忙中偷闲,夜深人静,在蚊帐里,用手电筒照明,重温老师讲过的课程。白天忙中偷闲,她会默解数学试题,背高等数学公式,弄不明白的问题,只能悄悄私下请教老师,追求知识却要偷偷摸摸。
      而后,由于国际形势变化,中苏论战,越南南方战争,东南亚各国局势跌荡起伏。美珠被选送到北京外语学院进修泰语专科,在北外飞檐斗拱大屋顶古建筑校园里,美珠与在校仼辅导老师的婵力重逢,姐妹们高兴得彻夜长谈,相互倾诉各自离开师院附中后的情况。殊途同归,她们又生活学习在同一所校园,俩人也会在周未去师院附中,探望胡老师,从北京外语学院,骑车去八里庄,途中经过紫竹院,由北洼路向南,距离不远,那是一条她们熟悉的道路。
      66年浩劫爆发,先由北京中学引发,北京外语学院等大专院校也首当其冲,大字报扑天盖地,高音喇叭喧嚣尘上。优雅平静的校园,变成疯狂的舞台,师生对立,派系林立,教学瘫痪。美珠不得已,只好南下广州,重回暨南大学。暨南大学也非世外桃源,当时在校学生还有1000多人。1970年1月,上面竟然做出撤消暨南大学的决定,将校园交给了第一军医大。
      暨南大学关闭后,在校学生被全部下放到湖南洞庭湖畔的军垦农场,除从事体力劳动外,就是有时代特点的读报纸、大批判,人人小心翼翼,唯恐祸从口出,农场生活荒唐枯燥,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,师生们却又无可奈何。
      一年之后,学生开始分配,美珠离开军垦农场,被分配到广西柳州地区柳城县一所公社中学任教。分管教育的县政工组负责人,是浩劫年代,"头上长角、身上长刺",偏执不通人性的造反派头头。他对眼前这位端庄高雅的年轻华侨女教师,百般刁难,想用下马威的方式,降服新来乍到的美珠,甚至用美珠的海外关系、家庭出身相威胁,话不投机半句多,美珠与这位头头思维方式大相径庭,美珠看出对方的浅薄和险恶用心,报之以轻蔑和反唇相饥,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,这个握着权力的头头脑羞成怒,他利用手中权力打击报复,先不给美珠安排教学工作,将她下放到偏远农村劳动,美其名曰"劳动锻练",实则"变相体罚",竟然长达一年之久。美珠在贫困乡村,夫妻分离,幼子得不到照料,她体验到生活艰辛,命运的无助。困惑艰难时,也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和帮助。一年后,她回到学校任教,那个头头仍然不依不饶,百般刁难。从来以善良待人的她,见识了恶人的卑劣手段,她惊叹,这样人管教育,毁掉的岂止是她这个乡村归侨女教师。
      特别年代,风狂雨骤,肆无忌惮,谁都不知道,此情此景何时休。为了儿子的前途,美珠和先生于1972年,提出回泰国探亲申请,直到1974年才获得批准。如同浪迹天涯的游子返乡,如同鸟倦归林,她又回到阔别17年的泰国曼谷,美珠当年离开回国求学时,还是14岁花季少女,重新踏上湄南河畔这块土地,已经31岁了,虽然历经风雨,却也风华正茂。
      回到曼谷,亲人们相拥而泣,美珠又感受到家庭温暖。三十而立,生活事业都要从头开始。我记得在曼谷时,美珠和婵力两位学姐,曾陪我去过曼谷唐人街,滿街数以千计的各种商号,悬挂着琳琅满目的中文招牌,经营来自中国和泰国生产的商品,繁华中也彰显商业竞争激烈。她们告诉我,泰国许多名滿世界的华商企业,先辈的创业者们,也不乏在唐人街靠排摊开店,由小做大,从起早贪黑脚踏车的辛劳,发展壮大到国际知名集团公司的辉煌。
      美珠和她的先生,夫妻俩白手起家,历经千辛万苦,走南闯北,靠知识和人脉,建起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,伴随国内改革开放,中泰两国贸易激增,商品流通渠道提升,他们的生意渐入佳境,人脉拓展生意越来越好,信誉赢得客户和市场。或者是有过在国內风雨飘摇的生活历炼,或许承袭了泰国华人祖辈经商的智慧基因,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们的进出口贸易也做得声名鹊起。
      2000年之后,我妹妹林倩陪同70多岁的妈妈胡老师去泰国观光旅游,美珠、婵力热情陪在老师身旁,参观曼谷金碧辉煌的宫殿庙宇,陪胡老师去泰国南部海岛,漫步海滩美景,闲坐花园茶馆,领略度假村和休闲娱乐。她们在一起度过轻松愉快的美好时光,挽手前行,欢歌笑语,回想起在师院附中的青春岁月。
      最让胡老师欣慰的是,自己两个亲如女儿的华侨学生,虽然历尽坎坷,依然失志不移,美珠事业有成,家庭和睦,孩子学有所成,婵力也生活稳定,回归安逸,有知心伴侣。半个世纪的风云,她们相互惦念、牵挂的师生情谊,延绵不断,如同城市情景喜剧一样,尽管主人公经历周折艰难,剧情跌荡起伏、充满悬念,好在有惊无险,结局完美,"好人有好报"。如今胡老师93岁,在北京恭和苑安享离休幸福晚年,逢年过节,会接到美珠从泰国打来的问候电话,问嘘问暖,声音依然如少女时那样甜美。
      美珠也曾到北京探望附中老师,与华侨补校、师院附中老同学们重聚,艾友兰校长的长子艾群,与美珠同班,当年高中毕业时,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,曾任群众出版社社长。我也应邀参加了他们班的同学聚会,看到这些学兄学姐几十年后依然情谊深厚,喜极而泣,场面感人,美珠依然在同学中魅力不减。
      
      -3-
      
      比起美珠的生活经历,婵力更富传奇。她从师院附中毕业后,考入北京外语学院。胡老师在1949年,也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到华北革大,而后到北京外语学院就读,参军赴朝鲜前,曾经是北外的学生会主席。胡老师拉着婵力的手,笑道:多巧,我们师生成了北外校友,她叮嘱婵力,北外领导和教师中,有她很多同学,有困难可以找他们。
      婵力就读北京外语学院泰文系,大概由于她出身在泰国曼谷普通华裔家庭,成为关注培养对象。1967年,受到当时形势和泰共抗美救国宣传影响,婵力离开北京,回到泰国东北部,参加泰共领导的森林游击斗争。
      1942年12月,在反对日本侵略者斗争中,泰共诞生。1947年泰国政变后,泰共转入地下。1965年,他们组织在泰国东北部普潘山区开展武装斗争,随后扩大到泰国南部、中部、北部的山林地区,大有星火燎原之势。
      婵力等华侨学生奔赴泰北根据地时,经历了泰共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。史料记载,1977年,泰共拥有六千到八千人左右的武装,支持者达上百万人。1978年,泰共领导武装力量达1.2万人,在全国半数以上县建立了根据地和游击区,这是他们鼎盛时期。随着风云变幻,在许多重大问题上,上层发生分裂,一派坚武装斗爭,另一派则主张和平斗争。
      当时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,中苏对峙,越南和柬埔寨发生战爭,泰共失去了外援依頼,陷入困境。1980年,泰国政府发出命令,表示接受招安的泰共干部可以获得赦免,接着又陆续多次颁布特赦和解政策,这些政策措施,对结束泰北武装割据发挥了重要作用。1982年,泰共大批干部和游击队接受招安,他们许多人是因为1976年泰国发生政法大学大屠杀事件,奋起抗争,被逼上梁山的学生和知识分子。婵力也是在全国达成合解时,走出丛林,回归曼谷生活的其中一员。
     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,与柬埔寨、老挝、缅甸、马来西亚接壤,东临太平洋,西接印度洋。泰国东北部是高原,多为山区丛林地带,夏季干旱,雨季泥泞不堪,不适合耕种。回忆起在那里度过13年的丛林游击生涯,婵力坦言,参加者大都是泰国负有责任感,怀抱反抗压迫,揭竿而起的学生和知识分子,他们希望在泰国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社会,他们在泰国东北部崇山峻岭,原始丛林,村寨部落,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,四处奔波转战,有时候风餐露宿,昼伏夜出,在战火硝烟的战斗中,许多人倒在枪林弹雨或热带雨林疫病中。她会常常想起那些洋溢着青春气息战友们稚嫩的脸庞,想起他们为理想献身的崇高精神。
      婵力反思道,我们那时候太年轻,对乌托邦式的思想深信不疑,对社会变革过于理想化。泰共依赖外部国际援助发生变化后,失去了后勤保障和物资供应,逐渐陷入困境。值得庆幸的是,在重要决择关头,泰共大多数游击队领导人保持清醒头脑,他们正确对待国际国内形势变化,经过多轮谈判磋商,选择与政府和解的正确道路,最终摒弃农民起义思想,容入社会,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式参政,推进社会变革,联手为国家繁荣出力,说到这些,婵力不由感慨万千。
      我想,这种大结局,也归功于深受佛教慈悲为怀思想影响的泰国,社会有足够的善良和包容,铸剑为犁,对立双方最终化干戈为玉帛,游击队自动放弃武装斗争,与政府达成合解,政府也用特赦不追责的政策为和平解决铺平了道路,剑拔弩张的双方,以国家民生为重,携手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奋斗,这对于国家,对于婵力他们那一代人,无疑都是幸运之事。泰国这个国家在现实中,也充满扑朔矛盾迷团,泰国总理,从他信到妹妹英拉,他们都靠选票高票当选执政,也曾众望所归,由于军方频频干预,权力的天秤随利益集团摇摆,他们只能远走异国他乡。东南亚风云,各国的事情,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解决,这是国际社会的关系准则。
      经历了13年在泰国东北部崇山峻岭、密林深处的游击战,使得原本身体健壮的婵力,疾病缠身。1957年,禅力告别曼谷,与美珠等小女生,搭乘遣返华侨难民的商船回国求学,1981年,她重返曼谷,已经25年过去了,城市、家庭、亲人、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      无巧不成书,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居然那么神奇。1982年的一天,婵力在曼谷乘公共汽车,不想美珠也在这辆车上,且二人还在同一个车站下车,当她们走上同一个过街天桥,蓦然回首,双目对视那一瞬间,同时发出惊呼,都认出对方是25年音讯全无的同学。泰国曼谷有1370万人口,她们居然能够在茫茫人海中,重逢相遇真是不可思议,曼谷被称为"佛教之都"、"天使之城",莫非真有天作之合,使得美珠、婵力这对曾经患难与共的姐妹重逢。她们相识在回国的商船上,那时她们都还是花季少女,刚刚小学毕业,而历尽磨难,分别多年后,居然在曼谷街头不期而遇,真是一段美好佳话和传奇。
      在曼谷,为了生活,婵力当过家庭教师,以她在北京师院附中六年学业,打下扎实的数理化功底,为学生辅导补课,家长们评判,这是他们见过,最有学问修养,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。她不辞劳苦,与出版社合作,在家里伏案疾书,将许多有益实用的中文书藉翻译成泰文出版,著作翻译,需要精通两国语言表达,有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,才能尊重原著,又有译文转换功底,方有精彩的可读性。这得益于她在曼谷的中文学校和北京师院附中、北京外语学院,受到的良好教育。婵力以"黄徘凡"笔名,译有巜思想制胜》、《不被规则束缚手脚》、《人脉就是命脉》、《靠人不如靠制度》、《肠道决定抗癌力》、《晚饭不吃饿治百病》、《中庸的哲学》、《逆思维心理学》等著作。
      钟美珠、黄婵力两位学姐在曼谷陪我旅游观光的日子里,我们曾经在落日的余辉中,坐在湄南河畔,眺望远方,晚霞散落在碧波荡漾的水面,美丽的河水泛起浪花涟漪,我听着学姐们讲述她们过去的故事,感受人生如同眼前美丽的湄南河,寻根溯源,不远万里,曲折蜿蜒,千回百转,时而奔腾不息,时而静静的流淌。
      (林小仲2020年9月28日写于北岛,
    感谢美珠学姐和婵力学姐
    的家人提供有关素材)

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分类信息推荐

    更多+

    最新北京分类信息

    更多+
    Copyright  © 2015-2022  西部知青网  Powered   by  www.ynzb.com    ( 蜀ICP备08006561号-3 )
   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  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
  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
   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备案
    公网安备案